其他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庄毓敏谈应用经济学“双一流”建设:国际视野 中国风格 人大学派

2018-03-21 庄毓敏 IMI财经观察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重大举措。IMI学术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在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第1646期撰文指出,宽广的国际视野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科的内在属性,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科的精神底色,厚重的人大学派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科的不懈追求。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上,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地位作出新的重大论断,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迈向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和高端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迫切,如何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契机,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所肩负的最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新时代呼唤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应用经济学科。我校应用经济学科是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历史悠久、实力超群、门类齐全”的学科之一,拥有金融学、财政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等10个目录内二级学科,以及4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和3个交叉学科。自教育部开展学科评估以来,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的连续三轮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2017年又成功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面对崭新的历史机遇,我校应用经济学科必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按照教育部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整体部署,凝聚实力,砥砺奋进,既要有保持弘扬传统优势学科的定力,又要有敢于冲破体制机制约束、开创学科发展新局面的勇气,不断提升学科整体发展水平,逐步探索出一条兼具“国际视野、中国风格和人大学派”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发展之路。

宽广的国际视野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的内在属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能否高度参与并引领全球竞争成为决定一国经济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亦不例外。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的经济学本身就具有内在的国际化特征。未来,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中,要按照学校“珠峰-高峰-高原”的学科生态规划,大力推动应用经济学科“珠峰”建设,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学科。要充分汲取世界顶尖学科的发展经验,逐步参与并引领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不断引领与培养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具有学术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要持续产出能够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重大基础理论创新和重大决策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要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国际传播力的系统化课程框架和教材体系。要建立健全与世界一流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有效体制机制与现代治理体系。要不断培养出“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的国际化拔尖人才。

鲜明的中国风格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科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我校建校80周年贺信中明确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这不仅是对具有红色基因的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办学理念的人儿科,也是对未来“双一流”建设中继续扎根中国大地办学的鞭策。应用经济学科建设不仅要认真吸收世界先进办学经验,加速与国际接轨,更要立足中国大地、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科创新发展之路。要坚持以中国问题研究为导向,不断从我国的伟大改革实践中探寻蕴含其中的一般意义和基本规律,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从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为现代经济学科的理论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学科发展注入中国元素。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充分汲取现代经济学当中的丰富养分,不断提升应用经济学科领域的原创理论和方法论研究水平,力争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要不断将理论研究成果反哺于经济改革实践,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我国新时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厚重的人大学派是世界一流应用经济学科的不懈追求。长期以来,我校“独树一帜”的人文社科底蕴、多元包容的学科发展环境和多学科交叉互动的学术研究氛围,为专注于某一学科领域的“人大学派”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经历了长期的历史积淀之后,我校应用经济学科拥有的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一大批扎根中国实际且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理论创新成果,一大批经久不衰的经典教材,共同构成了鲜明而厚重的“人大学派”特色。未来,要继续发扬应用经济学科“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传承思想,延续学脉,着重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为“人大学派”储备有生力量。要持续推动学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二级学科的传统优势,强化二级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为“人大学派”增添更具影响力的理论创新成果。要重点打造各学科相关专业的经典教材系列,形成特色主教材,为“人大学派”增加持续的学科传播力。要在继续推进高水平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推动学术成果应用和政策转化,提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能力,切实提升“人大学派”的决策影响力。

编辑  徐同 郝芮琳 张昊轩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校报第1646期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陈雨露:推动绿色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魏革军:金融监管的新格局
刘珺:稳健不稳建的货币政策
王永利:改革开放的新阶段、新征程、新希望
李文红:商业银行要积极推动理财业务转型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